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禅的行囊(9)

禅的行囊(9)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7 18:59   浏览 N 次  

  邂逅比尔"波特是2007年。无可否认,在事先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是“空谷幽兰”四个字即刻抓住了我。它令人想到深泽忘川之中的高人雅士,中国文士托言寄志的香草美人。想到那些渐忘却未彻底失落的悠远情怀。 《空谷幽兰》所写,涉及中国的隐逸传统和当今中国的隐士现状,这群人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窘和惊喜。这本堪称当代中国的隐之书,因想不到是外国人所著,读来惊喜非常。当中涉猎文化之幽微深长,作者(译者)笔调之清雅,又为内容本身增色不少。 正如比尔"波特所言,《空谷幽兰》之所以引起巨大的反响与明洁女士的翻译水准,以及“空谷幽兰”这饶富东方情致的名字密不可分。这种反响――是否意味着,看似世俗喧嚣的中国人生活的外表底下,依然深藏着纯挚不息的遁世,隐逸,觅道之心。 这一次,我第一时间买下《禅之行囊》,并且第一时间读完了它,是出于期待和信任,我深信这本禅之书不会令我失望。 依然是背包客式的长途行走,只是这一次,少了摄影师,同行的伙伴史蒂芬"约翰逊。这一次,一个人的行走,主题是禅,不是道。 CHAN或是ZEN。禅。这个字敲下,端看着,心底就会有一种静意,有探究之心。精神的言辞虽然可以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但总让人觉得辞不及义,难以成言。法会上,佛陀拈花示众,在场弟子五百人众,唯摩诃迦叶尊者深解其意,破颜微笑。佛陀于是嘱告迦叶:“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于汝。”佛陀与迦叶相视一笑,证明了禅超越实相之外的幽玄妙义,文字是实相,所以只能承载,难以言及。 据说,这次传法是禅的初始。除了传授心法,佛祖还将象征法脉传承的衣钵传给摩诃迦叶尊者。如是禅在印度代代相传,直至菩提达摩带来中土,又经历六代,数劫之后,传至六祖慧能,才有禅宗在中土的发扬光大,是以《六祖坛经》里列有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这样的传承关系。 传,菩提达摩传法二祖慧可时,曾书一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是预言日后中土禅宗会出现: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支法脉。 禅和道常联袂言之,两者虽然世俗教法有别,至深的教义却能够在某个高度合二为一,彼此映衬补充。所谓殊途同归,意正在此――教法乃是为了针对不同世道,弟子的根器和机缘,为指导修行而设置的方法,即佛家所言的方便法门。 禅门五宗七派,根本思想相差无几,究其根本,追求的同样是般若智慧。仅是接引学人的门庭施设各有不同,表现禅宗宗旨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对教义演绎的方法,形成了南北二宗的差异。 禅与修又密不可分。禅的本意是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修即是行。思考若不能坐立起行,等同于坐枯禅,无异于以砖磨镜,缘木求鱼。修行合一,在这点上,中土的禅宗和密宗也无甚分别。 四祖道信之后禅宗的修行方式,已逐渐由山中隐居的个人修行转化为集体互助式,建立道场禅林,广纳僧众。 六祖之后传许多人劝说我写一本密宗或禅道的书,虽然心存亲近之心,但我自知浅薄,难以落笔,仅以此评表达我对禅道和修行人的敬意。

  修行是艰难的事,但若明了其中意义珍贵,当可义无反顾,修行不怠。许多精神的包袱需要放下,这个行囊值得背负――愿与诸君共勉。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