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转载]重阳立教十五论.金關玉鎖訣.授马丹阳二十四诀

[转载]重阳立教十五论.金關玉鎖訣.授马丹阳二十四诀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9 16:30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重阳立教十五论.金關玉鎖訣.授马丹阳二十四诀作者:吉祥慧狮子

重 阳 立 教 十 五 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作者不详,或云金王重阳撰,或云其弟子编录。道教全真道经典。一卷。主要内容为: 凡出家先须投庵,身依心安;云游访师,参寻性命;学书宜采意心解;精研药物,活人性命;以丛林为立身之本;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调和五行精气於一身,以正配五气;修炼性命;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养身之法在於得道多养;超离凡世等十五条。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类似於佛教的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学说,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 ; 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 :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 意, 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之心。

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

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

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

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 庸医者,损人之形体。

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

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第五论盖造

茅庵划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

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

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

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

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

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

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

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

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

调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白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

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擒之制在气”是也。

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

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

心忘虑念,即超欲界。

心忘诸境,即超色界。

心著空见,即超无色界。

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有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象也。

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

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

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

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

今之人,欲求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

《立教十五论》内容大要 全论分为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合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等十五题。一至六论日常生活之准则,七至十一论内在之修炼,十一至十五论修道之境界。各论内容如下:

《第一论住庵》。谓学道出家者先须投庵(庵即一人或数人居住的小庙)。要求守常安分,掌握住庵之法,使动静适度,心安神畅。

《第二论云游》。要求以访道为目的,参究性命,求师学道。

《第三论学书》。要求读诵道书,当穷其本意,得其意则深藏之,不贯记多念广。

《第四论合药》。要求通晓医药以助修道,但不可执著,不可贪财。

《第五论盖造》。要求居处以茅庵草合遮形为足,既反对露宿野眠,又反对雕梁峻宇,指出应外功与内行同修。

《第六论合道伴》。要求先择人后合伴,道友须择明心、有慧、有志之人,相与参学,并且道伴之间相处,要采取中道态度。

《第七论打坐》。修炼以调心打坐加入手,以性命混合为要诀。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

《第八论降心》。指出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幂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名为乱心,速当剪除。

《第九论炼性》。指出炼性者应当体会调琴和铸剑,应紧慢得中,刚柔得中。

《第十论匹配正气》。要求聚五气于中宫,使三元攒于顶上,铅汞凝澄,结成大丹,神游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要求修炼性命,指出性即神,命即气。

《第十二论圣道》。指出苦志多年,积功累行,可入圣道,默默护持,心超物外。

《第十三论超三界》。要求心忘虑念及诸境,不著空见,超离色界、欲界、无色戒,神居仙圣之乡。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指出养身乃养法身而非肉身,法身是无形之相,用则无所不通,藏则昏默无迹,要求养之,去留自然。

《第十五论离凡世》。指出所谓超离凡世者,乃是身在凡尘而心在圣境。身暂寄于尘世,而心独超出三界,有若莲之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是谓得道。

《立教十五论》,全论只有1,000多字,言简意明,而包摄全真教旨,重在修持而不讲形式,为全真派立教之纲领,全真道士学道之指南。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

終南山重陽子王嚞譔

1 或問曰。如何是修真妙理。答曰。第一先除無名煩惱。第二休貪戀酒色財氣。此者。便是修行之法。夫人之一身。皆具天地之理。天地所以含養萬物。萬物所以盈天地間。其天地之高明廣大。未嘗為萬物所蔽。修行之人。凡應萬事。亦當體之。難曰。天有昏暗。地有動搖。山有崩摧。海有枯竭。日月有盈缺。且人有疾病無常。如何治之。答曰。欲要治之。除是達太上煉五行之法。

2 問曰。如何是五行之法。訣曰。第一先須持戒。清靜。忍辱。慈悲。實善。斷除十惡。行方便。救度一切眾生。忠君王。孝敬父母師資。此是修行之法。然後習真功。訣曰。第一身中東西。要識庚甲卯酉。第二身中南北。要識坎離鉛汞。訣曰。庚甲卯酉者。為晝夜。甲卯者。是肝之氣。八節中。立春。春分。口中為津也。庚酉者。是肺之氣。八節中。立秋。秋分。口中為液也。坎離者。寒暑。離鉛者。是身中心氣。八節中。立夏。夏至。身中為血也。坎汞者。是腎中氣。八節中。立冬。冬至。身中為精也。精生魄。血生魂。精為性。血為命。人了達性命者。便是真修行之法也。訣曰。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3 問曰。既為人。因甚生死先後者。何也。答曰。先死者。為其人心著欲樂。貪戀境界。是男子者損精。婦人損血。白日不斷無名煩惱。夜中不斬三屍陰鬼。男子婦人。已有無常也。

4 問曰。不死之人。何也。答曰。不死者。為其人身。清靜無垢。惜真炁在丹田。精血不衰。其人不死也。難曰。多見今人清靜休妻。亦不能成道者。何也。答曰。雖是此人清靜。卻不達真清靜之功。其人雖是一身清靜。卻不能定於精血。養真氣。此人身清。心不清。其身靜。意不靜。豈不聞《清靜經》云。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經》云。不垢不淨。若論真清靜者。眼內無淚。鼻內無膿。口內無唾。不鍊大小便。男子養精。女子定血。萬邪歸正。萬病不生。方可是丹田清靜。今人說清靜者。都是假名。夫修行。若內外相應。夫言大乘。先說小乘。《心經》云。能小能大。未言過去。先說現在。過去者是果。現在者是功。又云。功成果滿。未言真。是(「是」字或當作「先」)說假。惟一靈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相借煉假成真。感合為一。訣曰。現在一身安樂為小乘。都是大乘之根。初地法(「法」字或當作「發」)心為小乘。結果為大乘。小乘為根。大乘為梢。訣曰。梢根相借。梢借根而生。今修行者。不知身從何得。性命緣何生。訣曰。皆不離陰陽所生。須借父精母血。二物者。為身之本也。今人修行。都不惜父精母血。耗散真氣。損卻元陽。故有老。老有病。病中有死。既有無常。何不治之。夫真道者。空中有實。實中有空。《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從真性所生為人者。亦復如是。昔日老君煉金木水火土。留下三乘妙言。行行滅罪。句句長生。第一。上有神仙抱一。第二。中有富國安民。第三。下有強兵戰勝。

5 問曰。何者是神仙抱一。抱一者。天下人身之根本。一者。是萬物之根本。一者為道也。昔為初一者。真水也。水中生氣。氣中生水。萬物者從一生,萬物是長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掃蕩七魄。唛_八卦。說九思真道。憑無漏果圓融。意想自神。長在丹田。抱守元炁。莫教散失。此者是抱一之法。

6 問曰。何者是富國安民。訣曰。男子女人身中。各有九江四海。龍宮庫藏中。有七珍八寶。莫教六偻盗恕4耸歉粐裁瘛

7 問曰。何者是強兵戰勝。訣曰。夫戰勝者。天下少人知。夫戰勝。是常之法。難曰。既論清靜之法。何得說戰勝。理解曰。今人不達戰勝之法。又能治於病疾無常。戰勝者。第一。先戰退無名煩惱。第二。夜間境中。要戰退三尸陰鬼。第三。戰退萬法。此者是戰勝之法。若人會得三乘者。變殃惱為福也。夫修行者。常清靜為根本。大乘之法。欲為大乘者。需索從小乘而起。清不離濁。動不離靜。靜中便生動。濁中便自有清。有天地。有日月。有水火。有陰陽。謂之真道。經云。純陽而不生。純陰而不長。陰陽和合者。能生萬物。今人修道者。卻不修真道。道者。了達性命也。性命者。是精血也。人有萬病。是病者。皆傷人之命矣。有疾病者。盡不干五臟之事。都是損了精氣血三寶。欲要安樂長生者。除是持清靜之識。或有未出家之人。年少時不能持清靜之果。從小乘入中乘上乘。初地達法心為小乘。覺悟者為中乘。了達者為上乘。第一是化城。第二市銀城。第三是金城。似一根大樹,先有其根。後有其梢。如常時只宜清靜。大為正道也。

8 問曰。假令一身清靜。卻逢天魔之日。如何治之。又假令逢外道波巡。請問如何治之。答曰。波巡者。界也。境界皆有。只要識進退。三要辨清濁。若逢陰陽者。加火入水。卻濁不相煎之法。訣曰。假令魔軍來時。急須準備檢三千強兵。訣曰。三千疏真功強兵者。為其氣也。有來無去千息數。積其氣在丹田不散。只教暖。不教冷。自結胎仙。為妙法也。若人得如上妙者。永得如上真功。功成果滿。永得安樂長生。一切修功之人。臨有難之日。小心準備。

9 問曰。如何治之。解曰。人臨有難之日。先見其死相。

10 問曰。如何是死相。訣曰。天柱動搖。樹倒山摧。六神俱亂。性命不能保。精神恍惚。天地闇。日月無光。便是無常之苗也。有漏之身為地獄。無漏之果為天堂。人有漏之身。須證無漏之果圓者。皆共成於道果。

11 問曰。假令白牛去時。如何擒捉。訣曰。白牛去時緊扣玄關。牢鎮四門。急用先人釣魚之法。又用三島手印。指黃河逆流。掩上金關。納合玉鎖。如人斬眼。白牛自然不走。名機出水登彼岸之法。有十般定性命之法。訣曰。一名金關玉鎖定。二名三島回生換死定。三名九曲黃河逆流定。是名無漏果圓者。皆共成於仙道。若定了寶時。休教滯了腰腳。昏了眼目。此是定三寶之法。

12 問曰。若有人收定三寶。搬邭w寄何處。先用蘆茅穿膝之法。烹氣衝寶爐骨。邭庵敝翜トQa於二足。然後七返還丹之法。如氣滯定腰腳時。便行鐵車黑牛功。然後開宰門。如得元炁壯實者。先行肘後飛金晶之法。如不用行此功者。不行穿膝之法。不行七返三島之法。便行肘後搬精補腦之法。望長生不老。今人行功。顧上不顧下。如小兒建塔。下不堅牢也。如何是。中炁實要堅牢也。又於坎宮。便用羊鹿大牛三車。搬從荊山邔殹TE曰。荊山卻近。有一人姓卞名和。有一日。荊山打柴。卻見一鳳凰落於一塊石上。卞和便知石中有寶。將來獻帝。帝大怒。刖了卞和雙足。訣曰。卞和者。識也。意。頑石也。鳳凰者。是真氣成是身。玉者。是骨中精髓。刖者。是兩足不行穿膝之法。訣曰。善清靜。名曰下元寶成。如日月相似。便用三車搬呱蠉媿戫敗@曰。今人能道不能造。能說不能訣。又曰。行功。心行意不行。今人多迷。不修身體。第一。神性是大牛之車。須索動青牛拽車。車中載寶是鹿車。第二。行白牛拽車。車中載寶。第三。暖氣行大是羊車。赤牛拽車。車中載寶。三車行時,初離荊山尾閭。中入地軸。過天關。過下雙關。腎俞二穴是腰。腿入曹溪地。夾脊止雙關。夾脊是也。雙射上苑巖分水嶺。二名天臺嶺。三名女子邔殹G鞍**。頻進真火。如行此功。一年令婦人如童男。意想鉛汞二珠。射蓬萊腦後開。天門自開透紅霞。真炁入髓海自暖。令人頭白再黑。名曰肘後飛金晶之法。我師言曰。皆見提井人。不見用繩兒無。雖後生有神水還丹田。夫行功之時。子午起。跏跌坐。搓手。如真氣煎體。過天橋。過額顱是也。只教上腮下腮。上用意分。真氣兩下流轉。太陽元。中落於腮。上流牙齒。從左口角。右口角取液。又為玄珠甘露。用赤龍攪得勻停。漱為雪花白。有甘味也。口是八色琉璃渠。一中八味水。二水中能生八識。口含藏真氣。真氣中分八卦。艮為立春。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 . 坎為冬至。八卦中各生陰陽。陰陽中各分寒暑。訣曰。咽津為陰。隨後行氣。乃為陽。須索陰陽水火停分二。清津分三兩咽。常留二停。恐樹枯竭。又云。惜水流。不得江河斷絕。又問七返。訣曰。咽神水。到氣顙中肺。化為液。善治諸咳嗽。漸生於魄。又云。咽津到心上。令人心開悟解。又是洗心神水。洗心見性頌曰。見花五葉開。步步入仙臺。神水化血。又咽神水到肝。肝為木。假名為青龍。龍得水時必旺。善治一切眼。氣化為津。又咽神水到脾。脾為土。土得水者。能生黃芽。腹為大小腸。九曲至臍中一寸三分。方圓一寸。左青右白。前赤後黑。中黃戊己。名為丹田。田內一座宮。宮中名曰黃庭。宮中有一罏。名曰丹罏。罏上坐定一隻金鼎。下頻進真火。上頻添神水。水火者。坎離也。夫水火。是君火。臣火。民火。三火者。為真味也。心性意是也。今人未了達三般者。第一味不明。第二味不悟。第三味智不成道矣。若人達三般者。三明六通也。進火時。上用水洗。下用火煅。經云,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其上合下閉。乾坤相合。教龍盤金鼎。使虎遶丹田者為妙。名曰罏刀圭也。若人行此功者。永得安樂長生也。問曰。既刀圭。何者言為一粒刀圭。何者自飲刀圭。何者為鐵離刀圭。訣曰。三刀圭者。為寶也。是精氣血也。訣曰。一粒刀圭者。津液。自飲刀圭者。咽津服炁。鐵離刀圭者。是真炁。行功不退。變萬邪皈正。如行功時。飢食金飰。渴飲玉漿。冷時進火。熱時進水。火者是真陽。水者是真陰。此功者。是抽添加減之法。訣曰。抽者。從上收真炁。添者。從下進暖炁入丹田。若人腎宮暖者。萬病消除。

13 問曰。男子女人。忽時便有疾病無常。何如也。答曰。為一切男子女人。心著慾樂。貪戀境界之爭。白日不斷無名煩惱。夜間靜中。不能斷三尸陰鬼。男子損卻精。女人損卻血炁。三寶走卻元陽。故乃人有疾病無常也。不聞神仙之語。人似破漏房屋。主人不修補者。宮殿倒塌。壞其梁柱。是人有疾病無常者。難曰。因甚小兒清靜。不損三寶。亦有疾病無常者。因母血氣虧若。受母十月胎氣不足。又或犯風淫暑濕。四集不忌。受胎小兒。故有疾病無常也。

14 問曰。因甚有醜好之人。何謂也。訣曰。貌正者。是日父母二氣。感應日月。午時以前。丑時以後。便得端正。真實長命。有衣祿。貌正得父母喜悅之心。午時以後。丑時以前。受胎有一貌不正者。或病聾喑瘂。多性劣。不得人意。命窮無衣祿。壽命不長也。此是造化之根本也。

15 問曰。假令逢冤魔者。如何治之。訣曰。宜清靜。忙中偷閑。閑中取靜。若人有難之時。急須回避。心王須用灌想之法。急驅神意入上泥丸。神宮正坐。意想眼前見仙男仙女。各動仙樂。叩齒定意。看崑崙山景見上。牛羊鹿馬玉兔。意想上。拿住繫定功時。忽思上有一寶樹。樹上有花。花開結子。意摘取吞之。是喫了此物者。永得安樂長生。此是修正法。一句了然。大牢鎮四門。訣曰。血海命門氣定。無開閉戶精定。不思外境神定。精血散者。性命也。一意者。為真主人也。齒是為玄關,閉丹田者。為下玄關。提金精上玄者。為金關。緊叩齒者。為玉鎖。六根不動者。是六度。號都關。下納氣。為勒陽關。上腮為頂陽關。鼻為天門。夾眷為雙關。行功之時。一齊開鎖。神不動者。意不亂也。意者。恍惚也。此是清靜之法也。及春夏秋冬。但小兒小便黃色者。是丹田虛敗。失卻下元存真炁。急用穿九曲之法。又名九轉穿小腸。九透真炁入腎堂。小便自然清白色也。一身便得安樂。

16 問曰。何者是三乘之法。訣曰。下乘者。如新生孩兒。中乘者。如小兒坐地。上乘者。如小兒行走。若通此三乘。便超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心性意。顯具三身。清靜法身。圓滿報身。三昧化身。三者。各有顯跡之神。第一會。太上煉甲乙木。是虛坦會。老君著青衣。度三千青衣道士者。轉青神黃卷三十六部靈寶尊經。留下九轉丹。黃芽穿膝之法。絕國第二會。釋迦佛留下。煉南方丙丁火。身被烈火袈裟。三千赤子。比丘僧人。留下十二部大乘尊經。射九重鐵鼓之法。蘆芽穿膝之法。龍華三會。夫子在魯國之習學堂。煉西方庚辛金。三千白衣居士。留下十卷論語。并穿九曲明珠。蘆芽穿膝之法。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歸一。無二無三。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

17 問曰。大道之中。離幾等神仙。解曰。聞《傳道集》中。有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斷酒肉。不殺生。不思善。為鬼仙之類。第二。養真氣長命者。為地仙。第三。好戰爭。是劍仙。第四。打坐修行者。為神仙。第五。孝養師長父母。六度萬行。方便救一切眾生。斷除十惡。不殺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盜。出意同天心。正直無私曲。名曰天仙。當日初發善心處。便是吉祥之地。為善法大修行人。後有禁忌之文。訣曰。男女五月六月宜清靜。大忌。十一月十二月宜清靜。又男子五月六月大殺之月。勿近婦人。為五勞七傷。男損性命。女人損性者。是精血氣也。損者令人左癱右瘓。赤白帶下。若損五行真氣為勞。損七寶為傷。萬病者。各有來處。

18 問曰。病從何生。訣曰。萬病皆從八節不正之氣而生。

19 問曰。何者八邪。訣曰。八卦中陰陽不順。是八節中氣。令人入邪者。是飢飽勞役。風寒暑濕。飢來痛飽。寒極憂心。遠行困倦。及冷熱身醉。亦不可行功。變成大病也。宜清靜行之。行時。舌上收玉液丹。鼻中收元陽丹。腎堂中收金液丹。如精髓滿。骨實者。死經百年。筋骨不解。名為連子環鎮骨。訣曰。二十四忌大丹者。是一年二十四炁上。令告我師。願求妙訣。須索意自息。肯捨重金淨財。第一捨身佈施。第二將花獻師。第三令膳而供養。解曰。捨身佈施者。若見師長父母危時。捨命求命。將花獻師者。若師長須打罵。須將喜笑迎之。面上無嗔怒。令膳而供養者。食有好味。先奉其師。此名三佈施也。仙人言曰。堅者為道。歡喜者為緣。若求師不勤。豈至於道。呂翁曰。不因師指。此事難知。又云。學而不知者。不學而悟之。學而不從師。名為盜學也。是法中佟H粞谧嫔蠋煛5么僮约簤邸Ec常人同例。自揚己得。是斷行做作。此人可以成道乎。其人謂輕師慢法。不堪為師。未學修行。先持救濟他人者。為救自己者。憑功德。行人各認祖宗科牌。太上為祖。釋迦為宗。夫子為科牌。自從三教既寂以後。一切男女。在愛河內煎煮。苦海漂沉。受其煩惱。六道沉淪。不生不落。去住,三教聖主。三界聖母。卻來救度。兒女名號記。顯現分明。壽印信。為其勘同。解曰。一身為全受戒者為記。心悟了達者為火。隨求經云。如意寶印。從心顯名為號。有十號者為十善。十號者為能人。一號元修。二號轉分明。三號通三界。四號長生。五號光明現。六號意通。七號全身主。八號福祿增。九號天元修。十號者為能人。一加性十號。無漏功德自然成。三教者。是隨意演化眾生。皆不離於道也。古人言曰。世間性命事大。修行者生老病死苦。今人各不曉真道。往往著空盡落空,現在亦不能了。何言過去之事。又聞達摩經云。過去非言實。未來不為真。太上煉九轉還丹。令人去病疾。了生死。夫子教仁義禮智信。恐人招業在身。令人修此。亦能治其疾病。

20 問曰。如何治於病疾。訣曰。除眼大良藥。解曰。長大歡為良藥。訣曰。歡喜者。是藥之根本。常煩惱者。是萬病之根本。或常清靜者。是大道之苗。但見今人修行。或僧道五戒男子婦人。卻因甚病疾無常。或男子女人有夫無婦者。丹田走卻靈龜。耗散真炁。下元虛冷。漸生萬病。男子清靜六十四日。精炁滿。女子清靜四十九日。血炁滿。物極者則返。清為濁返。靜為動返。心意散失。九竅走卻真氣。炁濁令女子月水多。男子夜夢陰境。盜了七珍八寶。故人有疾病也。

21 問曰。陰鬼如何治之。答曰。用刀圭之法。曰。何者為刀圭。訣曰。刀圭者。一也。有水有氣。能生萬物也。炁為圭。為雲。水為雨。又曰。出炁為刀。入炁為圭。行功為萬有驗者。為刀圭。是返老還童也。經云。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水火為藥。訣曰。蘆芽穿膝。上下河車。安罏竈是紫河車。搬精補腦之上車。進火時水暖。進水時火涼。水火雙行者。是溫溫鉛鼎。鼎中入氣起休交上隨車火時。散入百脉。皮膚滋潤。身體光澤。此是修養之法。難曰。因何人肥者先衰。訣曰。肥人者修外不修裏。骨中無髓。丹田走卻真炁。故衰病也。修內道者。安樂長生之苗。訣曰。長教龍盤金鼎。虎遶丹田。震卦起雷。巽卦起風。行功時。漱津一大口。分三度咽。按氣下行三遍。自然有龍吟虎嘯之聲。亦能除腹中萬病。耳聽之。如雷搥畫鼓。上者為昇。下者為降。頌曰。真空妙理無人知。曲江端坐看烏飛。震地雷聲驚鬼魅。正是陰陽造化時。子後午前加減用。水火烹煎龍虎隨。金公帶酒黃婆醉。拽定王公問是誰。

22 問曰。金公是神。黃婆是炁。陽炁是嬰兒。陰炁是奼女。青龍者。是肝之炁也。白虎者。是肺之炁也。坎離者。是精血。訣曰。行功時。坐如泰山。立如寶塔。牢鎮四門。緊叩玄關。漱津一口。為猛三咽下。接炁過離隔。活作三度,自然龍虎之炁後。如行住坐臥。禁口閉目。耳不聽聲。眼視內景。一日正觀丹田。意中想見。隨呼炁下降。隨吸炁上昇。不過離隔。不教注面目上。六炁各到中元相見。清炁右行。濁氣左行。各轉九遭。炁上下不能出。左右結成罏竈。號龍盤虎遶。氣自然和會。又嬰兒奼女為夫婦之法。炁聚於脾上安罏。號黃婆匹配之法。又名天地交泰之法。又名坎離交媾是體交神不交之法。神不交者。是清靜之法。千遍不搖不動之法。今人者。多修外道。不修內道。見在道過去法。夫修行者。外有條大道教。內有正路無人知。處大眾前。行三里。見三條大澗。亦無底。怎生過去。訣曰。三條大澗者。是三教。三乘。起三屍。定三寶。超三界。向前又行三里。見六條深溝。不能前進。是何門。訣曰。是六度萬行。六根清淨。斬六佟=淞淞荨O蚯坝中腥铩R娙a枋。是寶淨枋。七林屍多。便是臨作用。行三里。又見一座園。名為舍果園。一翁看定園門。有緣者空手得過。向前園又行三里。見一根大樹上。繫定金牛。河邊上。有座臺。男子黃金臺。女子鳳凰臺。神仙釣魚臺。安樂千花臺。若無常。望鄉臺。河口有三箇女子。渡口便是魔女。眾滿舟船。過此河。又行三里。見一座大山。名是須彌山。山東坡有一隻青羊。是老君之炁。西坡見一隻白羊。是夫子之炁。正南見一隻黃羊。是大覺金仙之炁。三箇羊兒。引接大眾入山。名三陽聚鼎山。山中有一座城。名為北城。有四門。門上有牌。牌上有字。東是開光門。西是長生門。南是金光門。北是大淪門。此是眼耳鼻口。入得四門。見四洞府。天樂洞。白雲洞。竹國洞。長生洞。入得四洞。見四寺。無淨寺。玄空寺。竹林寺。□□寺。有四果安禪羅漢。阿那舍。斯陀舍。須陀洹。阿羅漢為四寺主。此是四果仙人也。向前又見五觀。第一功名觀。第二醫藥觀。第三安陽觀。第四真如觀。第五兜率觀。五觀中。有五宮。雙女宮是眼。大龍宮是口。上白宮是鼻。水晶宮是耳。天秤宮是心。內坐大樓閣。上下十二呼吸。名曰十二重樓也。有中宮樓。月宮樓。天仙樓。取寶樓。聖井樓。法炁樓。妙音樓。識道樓。禪頂樓。景陽樓。鐘鼓樓。二聖樓。每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人身中有十二樓。樓者。按經十二經。十二支干。四面又見九宮。是人有九竅也。夫九竅宮者。東有風雷宮。雙林宮。南有紫微宮。牟尼宮。西有聖母宮。惠羅宮。北有梵宮。水晶宮。中央號安宮。此名九宮。猶地列九州也。又微府元。共計十州。也是十國。焦祖國。牟尼國。開花國。鹿巖國。金色國。琉璃國。舍衛國。南禪國。天竺國。重陽國。十國者。便是十地。每一地中。一座泰山。身有四大海,津為東海。血為南海。髓為西海。氣為北海。更有九洲。小腸是也。更有五湖。身是洞庭湖。精是玉湖。甘露是醍醐。心為玄湖。小腸為江湖。日月星辰三消。血氣精衰也。三消是山崩。海竭。地裂。一日十二時辰中。得坐莫越。其人功成果滿。男子鍊形如童男。女子鍊形如童女。經云。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此是抽胎換骨之法。陰陽顛倒五行真訣。五行含金木水火土。春木旺。內木不旺。人多病眼疾。夏火旺。內火不旺。人多瀉痢。秋金旺。內金不旺。人多咳嗽。冬水旺。內水不旺。人多疝氣。脾為土。四季分了脾氣。陰陽顛倒。返復也。五行各有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水火者。是陰陽也。一陰一陽。真道也。精血也。人有萬病。盡不干五臟之事。都是損了父母精血。丹田弱。便生病疾也。急收神定性。九仙經云。道者。一也。人得一者。萬事必成。行功時。神氣轉。炁逐意行。邥r。前赶前衝為陰。左將陰神六甲。驅轉六相八識。匡一真零。內遊九宮。看翫十國。長生降臺。使嬰兒奼女。丹田安罏竈。進火燒藥。意想見爐紅竈熱。丹藥方成。意想青龍在左。白虎在右。朱雀在前。玄武在後。四座大神。各手執長槍闊劍。看定藥爐。自服妙藥。若人累行此功。永得長生。令邪氣自散。真氣自生。口若飲荊山玉泉。口中自然香甜也。二下穴通達腎堂。隨呼氣取之。寶氣入口。嗽三十六遍。為雪花。咽入丹田。為雪也。隨後便上合下閉。乾坤相合。真氣滿足。脾暖者。萬病消除。似竈中燒瓦。時到自然成。如雞抱卵。婦人懷胎。不計時候。但覺身中疼痛者。便是鐵黑牛搬車也。是真一氣。真一性。黑者。是下氣也。痛氣大便出。腫氣小便出。又有降天關地軸法。望頂陽關。泥丸宮。鼻中長引真氣入口。大呵作六遍。天關地軸。如死不動。每日行功者。長調和陰陽。冬至日一陽生。夏至日一陰生。冬至者。是子時以後。望東方日出為陽。夏至者。午時以後。日沒是陰也。陰陽返復之理也。地氣上騰。天雨下降。三日一風。十朝二雨。風雨順時。人民便快樂。便是一身快樂。無病長久也。人有萬病者。每一病。各一般真功治其病。自應也。第一大煉九轉還丹之法。有黃芽穿膝之法。射九重鐵鼓之法。太子遊四門之法。有金鞭指輪之法。有蘆芽穿膝之法。有軒轅跨火之法。有玉女摸身之法。有鍾離背劍之法。有呂翁釣魚之法。有陳希夷大睡之法。三教內行法門者。盡各治於疾病也。更有能超生者。人行轉此功。丹田養熱真氣。夜間多夢見山上放牛。其牛者是赤牛。或青牛。或仙人道士。宮觀寺院。大道好房。高車好樹。夜見小兒女。並大官人者。並是丹田氣壯。若夢見小道荒棘。惡人趁破房屋。塔墓樹倒河渡。恐怕並是丹田氣衰弱。宜用補之。訣曰。對三人休言說六耳。恐漏神仙之機。訣曰。此三人者。第一。對夫不孝之人。第二。對夫不敬信之人。第三。對夫不傳戒不善之人。莫說此訣。除此等人外。不分男子女人。僧道官人。皆諸經為祖對。安樂者。是小乘之法。雖是小乘。卻是大成根本。因果經中俱言。修行有八般福田。救苦看病。福田者是第一。救生性強。如南寺燒香。北院送供。救一人之命。如造七級寶塔。若男子女人。收得此訣。勿可亂傳。如有亂傳者。輕泄仙人妙機。九祖盡墮於沉淪。永鎮酆都。不得人身。慎之戒之。信受奉行。

重阳真人授马丹阳二十四诀

马丹阳问重阳祖师

曰:甚是论祖宗、性命、根蒂、龙虎、铅汞、刀圭、金公、黄婆、婴儿、姹女、龙蛇、心猿、意马、宾主、觉照、太上、三宝、九星、五刚、三才、抽添火候、金丹、出离三界、七返、行住坐卧?祖师答曰:宗者,是性也;祖者,是命也。名曰祖宗。
丹阳又问:何名见性命?祖师答曰: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
丹阳又问:何名为根蒂?祖师答曰:根者是性,命者是蒂也。
丹阳又问:何者是龙虎?祖师答曰: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是性命也。
丹阳又问:何者为铅汞?祖师答曰:铅者是元神,汞者是元气也,名曰铅汞。
丹阳又问:何者名是金公、黄婆?祖师答曰:金公是心,黄婆是脾。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婴儿、姹女?祖师答曰:婴儿是肝,姹女是肺,名曰婴儿、姹女也。
丹阳又问:何者是心猿、意马?祖师答曰:心是猿,意是马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宾主、觉照?祖师答曰:宾者是命,主者是性也。悟识真假,为觉照者,是自己伶俐聪明为觉照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龙蛇?祖师答曰:龙者,是性,肾也;蛇者,是心中嘉炁也,是不离性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三宝?祖师答曰:有内外三宝。是道、经、师者,为外三宝也;内三宝者,精、炁、神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太上祖师?答曰:太者是大之极也,上者是至重高之极也,名曰太上。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出家?祖师答曰:出家者,万缘不挂,自己灵明,乃是出家。
丹阳又问:何为修行?祖师答曰: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是性命也。名为修行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长生不死?祖师答曰: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
丹阳又问:何名是道?祖师答曰:性命本宗,元无得失,巍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清静?祖师答曰:有内外清静;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著,为清静也。
丹阳又问:何者为三命?祖师答曰:《黄庭经》云:存精,是元始天尊;存神,是太上道君;存炁,是太上老君。名曰三命也。然后再寻三命,枉费工夫。神炁相同。太上再留方便之门,转化人道,常有也。在三者,东华帝君是心也,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除此外不可寻也。天有九星,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大。天有地、水、火、风,人有心、精、气、身。天有五刚,地有五刚,人有五刚。天有三才,人有三才。
丹阳问:何名为九星?祖师答曰:是北斗七元星、左辅右弼二星,名九星。
丹阳问:何名九窍?何者名为地有五刚?祖师曰:恒、衡、岱、华、嵩,五岳是也。人有五刚,肝、胆、脾、肺、肾,是也。
丹阳问:何者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也;人有四时,四肢四大是也?
丹阳问:何名天有地水火风,人有地水火风?师曰:天有地水火风者,金木水火土也;人有地水火风者,心为火、精为水、气为风、身为土,乃是地水火风也。
丹阳问: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乙、丙、丁,人有三才精、神、炁是也。又曰:眼为窗,口为门户,心肾为日月,除此一身之外,不可外求。
丹阳问:何名为抽添火候?祖师答曰:除一切尘垢、一切杂念。又,神、气常存于本性不昧,名曰添火候也。
丹阳曰:何名为出家?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有功、行、修真之德者,为出家。
丹阳问:何名太上七返?师曰:一者,少言语,养内炁;二者,戒心性,养精炁;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
徐神翁注:但精神无恼,睡少为中,修行人也,乃三孝圣人之意。凡人出家,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孔子曰:仁、义、礼、智、信,若修行之人,仁者不弃,义者不污,礼者不自高,智者不争,信者不妄言。《金刚经》云: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也。修行之人,澄其心而神自清。晋真人云: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心荒地狱门。丹阳师云:要知上天入地,好弱由心。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不动心。太上云:出家若不降心,百年之后无得中处。重阳真人云:出家若不降心,返接世缘,道德损矣。性命书云:洗心对越,乃万物之根蒂。经云: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心灭者是宝。经云: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