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引用】性 命 双 修 万 神 圭 旨 (上部)

【引用】性 命 双 修 万 神 圭 旨 (上部)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9 16:30   浏览 N 次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原文地址:性 命 双 原文作者:证悟法源

元 集

大道说

(三圣图)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出乎天。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孔子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故天左运,三光右旋。阳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阳也,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阴之浊者,重滞而就地也,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阴阳之气闭而不通也,则雪霜结而冻冰焉。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也,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贤愚寿夭,实所宰焉。胎卵湿化,无所息焉。是为六合也,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于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阳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盆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故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辙,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

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圣教曰:安汝止,钦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缉熙敬止,在止至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浑然在中,粹然至善。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神明之舍,道义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保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境心他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蜜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

懦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地地,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无涯不测之事。一息不来,倏然长往,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悉皆抛下,非已有也。所有与于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阳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绝。一朝行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发勇猛心,辨精进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推,海有时而竭。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虽珙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性命说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命。此之谓也。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定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

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月。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又尝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点之善,落于子宫者,气合之而为命也,而性即存于其间。其即一阴一阳之相搏,而一点落于黄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测之神乎?此之谓性命妙合。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即二氏之初,亦岂如是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岂但如今之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己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己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而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自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后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乾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形依形,形不坏;神依性,神不灭。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不知此,则谓之傍门;释氏不知此,则谓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与太虚同体哉?噫!至此而性命之说,无余旨矣。

死生说

大众好生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轮转。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缘,使人知去来处,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无始之始,强名乾元,即本来妙觉;无终之终,强名道岸,即无余涅槃。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于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于此。此而不知,则未有不随生而存,随死而亡者,沉溺恶道,出没无期。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识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壳,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而神既离形,但看世界,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见有缘之处,一点妄明。见明色,发明见,想成流,爱为种。纳想为胎,入母中官,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什之状。头悬足撑而出。囫囵一声,天命真元,著于祖窍。昼居二目,而藏于泥丸;夜潜两肾,而蓄于丹鼎。乳以养其五脏,炁则冲乎六腑。骨弱如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于混沌,纯静无知,属阴坤卦。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手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手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乾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恳,贪恋无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愎霜之戒,己见于初,又若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矣。

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然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力。

至四十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迷复则心死。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邪正说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著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经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爱及唐宋,诸仙叠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同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杨备细详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庚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心摇,望溟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枢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图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养,何者谓之火候,何者是真种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结胎,何者是了当,历历发明,毫发无隐。后之有志于道者,再不为丹经所惑也。

况丹经子书,汗牛充栋,讲理者多,留诀者少。初无下手入门,次无采药结胎,末无极则归着。后人不识次序,如何凑泊得来?不免有搀前越后之差,首颠尾倒之乱。学道一生,不得其门而入者多矣。间有入门者而不知升阶,有升阶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务,岂可缺焉?

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投秘诀彻底掀番,满盘托出,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其八曰: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于中更有炼形、结胎、火候等诸心法,以全九转还丹之功。

大道口诀,至此吐露尽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满,不肯低情下意,求师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趋入旁蹊曲径。岂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条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华会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傍门,任他一切皆幻,只我这些是真。

云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盖玄夫大道,难遇易成而见功迟。傍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是以贪财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炉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脐轮者,有摇夹脊者,有兜外肾者,有转辘轳者,有三峰采战者,有食乳对炉者,有闭息行气者,有屈伸导引者,有三田还返者,有双提金井者,有哂背卧冰者,有饵芝服术看,有纳气咽津者,有内视存想者,有休粮辟谷者,有忍寒食秽者,有搬精运气者,有观鼻调息者,有离妻入山者,有定观鉴形者,有熊经鸟伸者,有餐霞服气者,有长坐不卧者,有打七炼魔者,有禅定不语者,有斋戒断味者,有梦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驱邪者,有见闻转诵者,有食己精为还元者,有捏尾闾为闭关者,有炼小便为秋食者,有采女经为红铅者,有抉阳用胞衣而炼紫河车者,有开关用黑铅而铸雌雄剑者,有闭目冥心而行八段锦者,有吐故纳新而行六字气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龙伏虎者,有轻举而思以驾风骖者,有吞精咽华以翕日月者,有步罡愎斗以窥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黄白之术而烧茆弄火者,有希慕长生不死者,有驰志月日飞升者,有着相执而不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脱者,有祛贪嗔痴而思清静者,有生而愿超西域者,有死而愿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难以悉举。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止于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观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之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于中亦有数条,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算延年,住世安乐。间或亦有超脱者,不过成个蓬岛仙罗汉果耳。

故傅大土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是人毗卢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以此而言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圣贤皆从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于此哉?

子之本怀,正欲乘此皇极昭明之世,与群生同种乾元之因,共结龙华之伴,故作此说而挽邪归正,并吾师所授诸图诀窍明明指出,使诸学者印证丹经,一览而无疑矣。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如此大法,万神圭旨是也!

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间。丑时临气到背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书气到陶道。已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垢气到泥丸。未时豚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浣。戍时剥气到乾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脉,为阴阳之总。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穿脊里,上风府,循额至鼻,属阳脉之海。鹿运属闾,盖能通其督脉也。龟纳鼻息,盖能通其任脉也。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而无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者,仓禀之首,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肾主之。膻中,在两乳间,为之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与助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变化出矣。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之窍。此谓前三关也。

反照图之下一层者,指出尾闾太玄之窍,中一层者,指出夹脊双关之窍,上一层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窍。此谓后三关也。丹阳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是此义也。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