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禅的行囊(8)

禅的行囊(8)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7 18:59   浏览 N 次  

  四代,到百丈怀海禅师时,设立独立的禅院,制定详细的禅院规制,称为“百丈清规”。禅师自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此确立了禅僧以劳作,自给自足的禅院修行生活的模式。 比尔的寻禅之旅本身,亦是知行合一的行为。从北京到香港,由北至南,沿着比尔"波特的行进路线,我们看到了中国禅宗的发展历史和兴衰脉络。禅在中国本土的传承和断裂。比尔对中国禅宗流派的传承谙熟于心,不辞辛苦的探访,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典籍,中间穿插着对中国地理,历史的研究,对文化人物的评述,以及对现当代的国情的观察,调侃,把本易散碎,乏味的内容写得紧凑,生动,风趣。 此次,比尔"波特个人形象更为生动鲜明,先前是旁观者,如今作为探轶者,深入地更为彻底,你能感觉到他的用心。同时,十分富于中国语言特色的翻译语言,译者将分寸把握的恰到好处,幽默感时常如春风扑面。我掩卷长思,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动手写这样书,也未必有他写的好,可能不免居高临下,为尊者讳,论及现实又遮掩再三,不够客观,不如比尔来的亲切,真诚。 作为一个中国人,今时今日可能选择飞往繁华都市小憩,或涌向风景名胜区休闲,甚少有人愿意落足荒山古刹,留意禅林旧迹。禅在今日的中国,与审美和实用价值相关更深,人们愿意去汲取禅的智慧用以处理生活带来的疾困,缓解精神的焦灼,或是增添自己的审美情趣――无形之中远离禅的本意,然而,愿意这样去亲近的人,已然算是难得。 在比尔的探访过程中,遭遇许多不大不小的意外,亦遇见许多乐于出手相助的人,这些人往往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人。他们通常是路上的司机,安徽或江西山间的农民。他们也许根本不了解佛法和禅宗,但他们的行为暗合了佛法的慈悲。书中撑伞的少年让我印象深刻。下雨了,他在路边为比尔撑着伞,陪他等车。这样的举手之劳,让我深感安慰,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淳朴从未缺失。禅留存于内心,文化则显于外。 更为欣喜是看到,禅在中国的复兴。比尔说,中国各地的寺庙都在大兴土木。是的,无论的高僧大德还是普通僧众,人们都在以自己的力量参与进来,意识到修行的重要性。 虽然禅宗是唐时由中国传至日本,但今日中国的禅宗还达不到日本禅道的静幽,彻底沁入到国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中,却不妨乐观的去预期,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不再无药可救,虽然任重道远。 《金刚经》和《六祖坛经》是我日常随身的两部经书。前不久,我去了六祖慧能的出生地广东的新兴县探访。六祖的肉身在南华寺,而他的故里却在新兴,他晚年驻锡之地就是在新兴县的国恩寺。六祖对中国禅宗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六祖慧能,就没有中国的禅宗。释迦牟尼提出众生皆有佛性,六祖进一步提出“明心见性,直指本心”的观点,指导大众更明确的知晓佛理。看清每个闪现的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幻象照破,获得解脱。 人们皆熟知禅宗强调“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不是灭除文字,而是灭除语言的逻辑性,了解它的迷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深信许多人也在辛苦寻觅着自己的同类,自己的“猴人”。修行的本意,是要让人明了内心所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被红尘浊浪所构建的幻象所迷。

  请记得比尔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已经有爱,为何还不知足?” 禅不是要求人人出家,远离生活,是教人断除烦恼,从中获得智慧。懂得爱,懂得慈悲广大。将爱欲的执念放下,获得静寂的内心解脱。现今的中国人,需要宽容,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的参差变动,时势的无常危机,这是禅的智慧在当下的深重意义。

  惑性,不去依赖,借以破除见之障。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又时时强调“不假外求”、“明心见性”,这看似矛盾,令人疑惑。须知此时,心不是心,要放下和舍弃的,并非胸膛里跳动的心这个物体,而是心念中的执着和分别,进而了解到“自我”的虚无,割舍得失心和分别心。 通过《禅的行囊》,我更了解中国的文化,更深入到比尔的内心,在书中,他诉说了自己生活经历,修行的缘起。在书的结尾部分,他说起他当年曾在城市中遇见过一位流浪者,流浪者告诉他,自己曾被一群猴人所救,也适应了那种生活方式,后来却选择离开,离开之后终生追悔。临别,他赠言与比尔,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猴人”,别再轻易的离开,别再犯和我一样的错误。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深信许多人也在辛苦寻觅着自己的同类,自己的“猴人”。修行的本意,是要让人明了内心所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被红尘浊浪所构建的幻象所迷。 请记得比尔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已经有爱,为何还不知足?” 禅不是要求人人出家,远离生活,是教人断除烦恼,从中获得智慧。懂得爱,懂得慈悲广大。将爱欲的执念放下,获得静寂的内心解脱。现今的中国人,需要宽容,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的参差变动,时势的无常危机,这是禅的智慧在当下的深重意义。 许多人劝说我写一本密宗或禅道的书,虽然心存亲近之心,但我自知浅薄,难以落笔,仅以此评表达我对禅道和修行人的敬意。 修行是艰难的事,但若明了其中意义珍贵,当可义无反顾,修行不怠。许多精神的包袱需要放下,这个行囊值得背负――愿与诸君共勉。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