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转载]二里头:夜雨秋灯

[转载]二里头:夜雨秋灯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1 12:26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二里头:夜雨秋灯作者:逸如风

按:整理移动硬盘时偶尔瞥见一篇旧日随感,文字透着些许涩嫩,但昔日那股涌动的激情和千载之思,还能让自己回味感怀。而文末之感,至今尚以为然。

二里头:夜雨秋灯

夜雨秋凉,丝丝寒意,心竟然有些惘然起来。

考古队的小院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在村庄的一角。关起大门,所有尘世繁华都挡在外面,在夜雨秋灯里,遗世独立,静默着。

一盏灯,一阵秋雨,似乎穿透了千年。脚下的土地,公元两千纪前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都会,有人说这里是夏朝的都城,也有人说是商代最早的都城,夏还是商且不论,在这里发现的规模巨大的夯土宫殿建筑、出土精美青铜器、玉器的贵族墓,大型的铸铜作坊和其他制陶、制骨的地点,很多都是惊世大发现。中国文明以前只能追溯到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而现在又推前到了好几百年,都是由于有了这个名字再普通不过的遗址:二里头。现在这一切都在黄土湮埋之下,田野和村庄,实在是再平凡不过。夜雨秋风下,我在窗下有时有恍然若梦的感觉。我们是谁?好像是穿越邃古,在手铲下掘出一个尘封数千年的王都,和古人留下的坛坛罐罐、建筑残基天天对话,偶尔发现精美的玉器、铜器,会和孩子一般欣喜雀跃。

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自己亲手挖出一个墓。那时自己在刮一个破坏它一个角的商代坑的坑壁,突然闪入眼帘一簇绿,手铲一剔,绿锈斑斑的铜器豁然露头,心竟然急跳起来。之后发掘这个墓的时候,满眼都是惊奇:墓主人脖子上串着一串海贝(有的还组合成花瓣状),头部三个斗笠形的白陶器,钮顶还各缀着一颗绿松石,腰部一个铜铃,脚下鲜红的漆器,大量的陶器打碎了放在墓主人身体周围。最让我们屏息的是一件很大的绿松石镶嵌的器物,今年在所里完全清理出来时才发现是一条似蛇似龙的宝贝,有人说这就是绿松石龙啊,绝世之宝!可当时我清理时“龙”身被铜铃压着,先清理的是“龙”身的一部分,清出大约30厘米,绿松石片平行成排平放嵌合在一起,镶在木头或皮上,可是木头或皮框都已经烂了,清理时要稍微不小心绿松石就会散乱。我有时差不多一上午跪在前面,用细竹签剔土,一手轻按,战战兢兢,连气息都不敢大出,快清理到绿松石片露头时,就用照相机的吹筒轻轻吹掉上面粘附的土,还只能用力均匀,小心翼翼。当时一清竟然一个小时一直跪着,等自己觉得眼花了腰疼了想起来的时候发现膝盖一软都快跌了,酸疼酸疼,可是清理的时候却浑然不觉。在清理墓的几天中,每晚都有人看着墓,还有狼狗守护。当时有不少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在实习,考古队司机晚上把吉普车开到工地里,这些学生彻夜不睡,在车里看守着,长夜无聊,打着牌,笑声不断。他们后来回忆起来,都觉得特别值得回味。绿松石清着清着,我们觉得不能这样了,现场清理得越仔细,将来可能越不好保存,于是我们决定把整个墓整体套箱提取回室内再细细清理,那天是挑灯夜战,整箱套回考古队院里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

直到今年这条大龙才全部清出来,我当时看的时候心里真是激动,毕竟是自己亲手挖出来的墓里出的,这个感受不是其他人所能有的。那条龙真叫人叹为观止,长七八十厘米,上千片精心切割出的绿松片嵌合为一体,龙尾蜷曲,龙鳞栩栩,梭形眼,玉珠为睛,玉柱填鼻,美不胜收。

静夜思量,考古带给我们的很多是一种涌动的激情。我曾经热爱文学,大学期间对考古甚至厌恶过,慢慢地自己已经是浑然忘我,越来越对它爱了起来。当然令人兴奋的发现不是常有,可是那种穿越千年的历史感常让自己对人生有了另外一种领悟。千年繁华不过一瞬,人之所以为人,从千万年的远古走来,可以看得更清楚。文学是人学,考古是透物见人,同样是人学。我们活在当下,千古一系,根就在那里。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也许孤独,可是它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2004年秋于二里头)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