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0 11:24   浏览 N 次  

董教授谈宏观就业形势

---董福荣,广东人力资源管理协会长

问: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先就业后择业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我们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一种积极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高校为解决就业率问题的一种应急措施,您对这些看法有什么不同见解?

董教授:这确实是个时髦的词语,我觉得有利有弊,一方面大学生刚毕业,可能对自己能干什么,以及兴趣与能力最佳结合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并不是很清楚。首先要有经济来源,同时可以积累经验,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前 “骑驴找马“不失为一种选择。另一方面,很多学校追求的不是和市场需要相吻合的专业,而只是要求学科“全”,譬如社会科学,财政,法学,税收,中文这些专业,在社会上的社会需求已经饱和了,这些专业虽然能找到工作,但拿到的最多就是文凭,和自己专业相吻合的几乎趋于零,这就是目前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和社会需求不一定致的牺牲。

问:刚才您也提到了有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如果我们大学生能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您觉得这个观点妥当吗?

董教授:我认为不妥当,04年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由我的学生吴彬提出,但这个概念容易引起误导,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吗?我觉得可以从方向上指导大学生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给他们提供一种愿景。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举个例子,丁海波04年拿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等奖,但是目前找工作并不顺利,由此看来,职业生涯规划并不能反映什么实际问题。

问:两会上,许创峰提出,应该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您鼓励这个提法吗?

董教授: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确实是好事,但现实中难以实施,创业受到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资金的制约,而且大学生对社会的风险意识、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未必够,工商和税务也没有给予优惠,所以大学生创业还是比较难。

问:如果我们有创业的意愿,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董教授:刚进学的时候就可以准备,可以在同学中做些小买卖,譬如90年代很多人都在校园卖卡。要时刻保持创业的冲动,不断捕捉市场机会,不断扩充自己的人脉关系,加强经营企业的风险意识。

问:从02年开始,国务院颁布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高校和社会接壤,那么您认为,有什么更好的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

董教授;在国外高校(主要是发达国家),大学生可以边打工边读书,一方面学生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教授,尤其是研究市场和企业的教授,都有相关经验,一般都有给企业做项目和咨询,然而现在国内高校的老师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绝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真正的运作也不了解,尽管有实习,了解也只是皮毛。我建议有能力的高校建立一些实习基地,并逐渐成为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一些科学资料证明,大学所办的科技园、工业园对当地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很多情况下是企业办大学,大学办企业,但中国大学办的企业都很失败,清华紫光等一些试点在管理上都有问题。问:有的学生可能大二大三就出去实习,但这方面会耽误专业学习的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

董教授:企业大部分是要求能够正常上班的员工,当然如果你有这个机遇,又能提供相关证明,我个人还是支持的,耽误的课业事后可以补回来。

问:请问,在您的眼中,中国未来发展的几年有哪些是朝阳行业?

董教授:纵观国外发展情况,服务业发展最快,学生毕业出来80%以上都是在服务行业就业。我觉得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金融业,互联网,生物工程,仿生技术等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还有一些直接能够进入社会的应用性学科,社会需求也比较大,而现在高校更多是一些基础学科,譬如中文,统计学,旅游管理等,这些学科都需要改善。

问:如果真的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如何规划自己四年大学生活?

董教授:专业课只要用10%的时间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你可以学习一些了解社会的学科,很多人现在都靠第二文凭找工作。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之后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实践机会,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多参与一下社会活动,而不是盲目厌学。

【人力资源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专家】董福荣 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专家

广东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企业发展研究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高校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会员、日本侨报社特约研究员,香港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主持或参与省社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1999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家庭消费结构透视》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曾多次应邀到日本讲学,深受日本学者的好评。主要讲授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薪酬管理等课程。同时给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广东省劳动监察大队、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番禺人才等多家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为广梅汕铁路、惠州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薪酬设计,为南方人才市场、东莞新达玩具有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方面的设计,为湛江万象集团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总体设计等,对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改革,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了一定作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