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大理的风花雪月

大理的风花雪月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6 16:52   浏览 N 次  

许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之时,听到“风花雪月”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那说的是一段情感故事,已经过去,有那么一点无奈。后来,进入了大学,开始学习文学后,我曾经尝试着以文学的态度去理解“它”:来过就走是风,开了又谢是花,落地化水是雪,圆了又缺是月。这样来解释这么“美丽”的词儿好象有些残忍。其实这四个字代表的都是可以引人无限遐想的事物,浪漫而风尘,美丽而凄绝。实际上它还有更加丰富的意义,那就是美丽的风景。这四个字的故乡是著名的西南边陲小城云南大理。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给美丽的大理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和文化古迹。玉洱银苍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一)下关风

下关就是龙尾关。下关风是指西洱河谷吹入下关的风,一年四季都有,尤其以冬、春两个季节为盛,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一进入下关就可以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它几乎每天都在怒号,扫街穿巷,撩衣揭帽,使得下关得到了“风城”的雅号。

关于下关的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百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许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向观世音求救,观音送给她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生桥上,所以下关风特别大。

按照科学的解释,是由于下关地势特殊,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风口在天生桥峡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处,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龙桥,把下关(即大理市)分为关内关外,桥北为关内,桥南为关外。这里两山(点苍山、哀劳山)窄仄,中间形成槽形。关外是风仪坝子,吹南风时候居多,而苍山十九峰因为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风从南方来,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风势便由下而窜上,产生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的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却反而落在人的前面。

(二)上关花

上关又称龙首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上关花是指上关“十里奇香树”,其实并不在上关,而在距离上关五公里多的沙坪街后的和山寺内。据《大理府制》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关的和山花,又名十里奇香树,系优昙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果壳黑而坚硬,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据传此花于唐栽种,至明代还在,徐霞客在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三月慕游观赏了上关花,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此花。称“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味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后来,此花绝迹。据说是到清代晚期,由于游观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白族群众招待,人民忍受不了这种白吃负担,于是就将上关花坎了。据说,前些年有人在苍山的森林中又找到了它。现在的“上关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看到。

(三)苍山雪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经久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从昆明去大理,行至弥渡的定西领头,就可以看到一排银笔插天,这就是苍山雪。由于冬季积雪较厚,加之长年积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苍山的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词颇多,明代文学家李元洋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苍山上的积雪何以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从此,苍山就有千年不之雪了。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观赏苍山雪,要在一定的位置,较远的距离,才可以全面看到这一壮观奇景,到了近处,又为群山所挡,只能看到片段的雪景。雪是很不容易落到大理坝子的,只有在苍山十九峰上终年覆盖着洁白晶莹的积雪,,远看就像一条舞动着的苍龙白背,在阳光的映照下,美丽动人。

(四)洱海月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明代诗人冯时可《滇西记略》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如果在农历十五时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农历的中秋,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还要对歌赏月,比赛歌喉,赢得恋人的欢心。关于洱海月,在白族人民群众中流传着多种神话和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个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助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的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那面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这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很高,其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暇的苍山雪倒影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令人惊叹不已。

1962年的冬天,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遂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身在风景秀丽的古城大理,慢慢欣赏浪漫而又美丽的大理四景,那确实能够让人顿感心旷神怡,仿佛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在被它轻轻触摸,感觉到那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莫大恩赐。除了自然盛景的风花雪月外,白族美丽少女的绣花包头更是一件浓缩了大理四景的艺术品。微风吹来,耳边雪白的缨穗随风飘飘洒洒,显示了下关的风;包头上绚丽多彩的花朵,代表了上关的花;顶端那白茸茸的丝头,远远看去就像苍山的雪;整个包头的形状就如洱海海上的弯月一样明丽动人。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