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被剥夺、被消失的记忆

被剥夺、被消失的记忆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08:06   浏览 N 次  

几年前,到广元,在武皇后庙参观,看见了一张广元城嘉陵江沿岸的旧照片,黑白的,沿江的楼台和城墙清晰,估计是明清时的建筑。记得小时候喜欢念儿歌,有关广元的:“我有一分钱,到广元,广元买把刀,杀死黄金彪,黄金彪的血,变麻雀,麻雀飞飞,变乌龟......”。那时,总觉得广元在很远的地方,那里可以施展武艺和拳脚。那天看那张照片时,也在想,那城墙下的市场,也许就有卖刀的货摊。当时问旁边的人,这城墙和楼台什么时候消失的,答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好一声喟叹。

我们常常谈公财、私产的不可侵犯,但很少谈公共和私人记忆的不可侵犯。也许人们觉得记忆只是记忆,与权利和财产无干系。可记忆不甘寂寞,我曾带着儿子去看旧事住过的房子和玩过的天井,在那儿长久地流连,孩子觉得无聊,而我却摸着破败的窗棂和柱梁,久久不想离开。一次,回到过去长大的校园去,物非人非,找不到过去的感觉,可当坐三轮车离开时,看见凋零的花园、远处的白塔和暮色时,儿时的记忆突然到来,脑子里蹦出一句:“园子,花的骨灰”,我也不知,为什么会跳出这几个句子。

现在,我们能找到过去记忆的人和事少之又少。我曾在自己长大的县城里出差,呆了四天,几乎无法找到过去的蛛丝马迹,也从未碰见一次熟悉的人,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有时候幻觉中,树荫下走出一个熟悉的面孔喊你的名字,可这种事从未出现。过去的物与事被迅速的掏空和翻新,我们所目睹的只是千篇一律、毫无记忆承载的街道和楼房。一次,一个老外告诉我,每次去中国的景点参观,很多都号称历史有多悠久、多长,可仔细一问、一瞧,才知道是新近修的。我在一旁解释说,国人都喜欢光亮、新鲜的东西。一次,一个德国人问我,难道你们中国人一点不怀旧。我说,你说错了,实际上中国人很怀旧,如果你们看看中国的诗词歌赋,就知道中国文化是多么的伤怀“Nastagia”。

那么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撤旧翻新?答案是,从实利的角度讲,中国旧城的大规模消失实际上两股利益的合谋:官员和房地产商。我们遇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几代人都在文化的摧残和虚无中长大,当完全没有文化的官员和完全没有文化的地产商相遇时,发生的事可想而知。前者追逐政绩,后者追逐利润,当两者的利益结合时,我们就知道儿时的古树、街道和天井为什么会如此快消失了。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提及,那就是现在实行的异地任职的规定,这实际上古已有之的安排。当一个地方大员,儿时没有在任职的城墙下跳格、没有在院子里捉迷藏,没有在花园里翻跟头,他无法怜惜这所谓破败的景象?

但追根寻源还在于:第一,没有有效的私产保护,没有公众的公共空间,没有私人权利的表达渠道。我们生活的一切都被规划了,更不用说天井、花园和楼房。当没有这些权利时,当无法表达不同的声音时,有的只是强制性的大字撤、撤、撤。而说到底城市的记忆也是一种权利,一种每个人都拥有的公权。没有这些权利,那么我们心中所熟悉的一切都会轻易地被剥夺、被消失。10年前,我游览过罗马回到慕尼黑时,同房间的德国教授告诉我,我游历了四个罗马,我很惊讶,问哪四个罗马,他说,古罗马、中世纪的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和现代的罗马,而这四个罗马都在一个城市相安无事的存在着。是的,但丁能够回到他所熟悉的弗洛伦萨,曼杰斯塔姆能够回到他说的“像眼泪一样熟悉”的彼得堡,但老舍绝对无法回到他生活过的京城了。而我们也不希望,当我们的子孙游历成都时,他们只游历一个未来时态的成都,那里没有历史、没有记忆,只是在王家卫的《2046》的空间中相遇。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