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库存积压 > 其他 > 蔡州奇袭战(《百战风云》第93战)

蔡州奇袭战(《百战风云》第93战)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00:32   浏览 N 次  

第93战 |蔡州奇袭战(唐朝)

——风雪夜奔,教科书式的奔袭战

战争概述: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唐宪宗对淮西用兵,讨伐吴元济,历时四年,最终以元和十二年十月名将李愬风雪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而告终,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教科书式的奇袭经典战例。

将帅星数: ★ ★ 李愬

精彩星数:★ ★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3.5★ ★ ★ ☆

战争类型:
夜战(雪战)——风雪夜袭,蔡州奇袭战展示了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展开夜袭的教科书式战例。

战争深度解析:

蔡州,又下起了漫天的大雪。

冬夜显得如此寒冷和安静。

吴元济的居室,却是另一番天地。

屏风前,支立的铁盆里木炭放肆地燃烧着,映红了整个房间。屏风后,与小妾一番云雨后的吴元济搂着那青春而热情的身体酣然入睡。

淮西战事的节节失利,并不能阻止在这个安静的冬夜吴元济取得片刻的安逸和休息。

三十年了,淮西,一直都是吴氏的天下。

至少,今夜也将如此。

雪,终于停了,而夜,依旧如此安静。

“将军,大事不好,李愬打进蔡州城了。”

兵卒慌乱闯了进来,打破了吴元济的美梦。

“胡说八道,李愬还在百里之外的文城,一定是饿坏的囚盗跑出来偷东西,明天把那帮流氓全杀掉。”吴元济很不高兴,在被窝里没起来,继续去寻找他的美梦。

“将军,不是囚盗,是唐军,外城已经失守。”

“胡说,是洄曲的士兵回来要粮食吧!”吴元济依然不信。

“将军,千真万确是唐军,李愬的部队!”兵卒无奈地向吴元济确认。

吴元济惊起,披衣来到内城楼,这时他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唐军高呼。

“活捉吴元济!活捉吴元济!”

“这哪里是李常侍(李愬官名),这是天兵天将降临啊!”吴元济的心顿时凉了。

风雪漫天的冬夜,吴元济平生最惧怕的对手——李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他的身边。

唐宪宗李纯的一生,是和藩镇节度使们斗争的一生。

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个人情感,李纯都有理由保持对唐中后期逐渐壮大的地方藩镇节度使们仇恨的感情。

建中二年(781年),“四镇”兵变,镇压四镇兵马的泾原军途经长安产生哗变,杀进长安城,德宗仓惶出逃。泾原军在长安杀害了李唐皇室子弟七十多人,四岁的李纯幸免于难,但那场灾难在李纯的心中埋下了童年阴影。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宦官的协助下,和他的先祖李世民一样,李纯用一种并不光彩的手段,逼迫当上皇帝不到一年的父亲唐顺宗李诵退位,开启了中唐新的一页——元和时代。

李纯再次证明了,取得皇位手段的卑劣与否,不是评价一位皇帝历史功绩的重要标准。唐宪宗李纯上位后,平衡和团结了中央政府各派系势力,重用杜黄裳、裴垍、李吉甫、李绛、元稹、白居易等名臣,勤勉政事,力图重新树立中央政府的威望。

唐宪宗改变了对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开始向不听中央政府调遣的藩镇节使度亮剑开刀。

第一个对象是西川节度使刘辟。元和元年(806年),宪宗即位伊始,刘辟叛乱,唐宪宗力排众议,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高崇文、李元奕在不到一年的时候内八战皆捷,师入成都,生擒刘辟至京师斩首。

讨伐刘辟的胜利增强了唐宪宗李纯的信心和决心,他又先后出兵讨伐夏绥兵马使杨称金、镇海节度使李锜,都取得了成功。

削藩行动的节节成功一方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另一方面也让习惯坐大的地方节度使们开始不安,开始暗地勾结,一股新的反中央政府势力暗流在运行着。

唐宪宗并不安于现状,他要将削藩进行到底,他的下一个目标放在了淮西。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吴元济反叛,遣兵焚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叶县(今河南叶县南),攻掠鲁山(今属河南)、襄城(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中央政府开始了历时四年对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讨伐。

淮西节度使驻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但淮西四周都是中央政府管割势力的州县,唐宪宗是有资本去讨伐淮西的,只有将淮西这一割据势力纳入中央政府的势力范围内,唐宪宗才有可能向几乎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最大藩镇势力——河北藩镇势力开刀。

最初,唐宪宗派遣李光颜、李文通、严绶、李听等将率领宣武等十六道军与淮西吴元济作战,互有胜负,未能撼动淮西军的根基,战争进入了拉锯战。

与此同时,以河北藩镇为首的地方节度使们在表面支持中央政府的讨伐行动,但暗地里与吴元济勾结,予以支持和援助。尤以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最为张狂,在力阻朝廷讨伐吴元济未果后,竟然派人暗杀了中央政府当时主力讨伐淮西的宰相武元衡(一时间长安众臣“未晓不敢出门”),并派人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北),烧中央政府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

而讨伐淮西四年未果,唐中央政府的财政开销也非常严重,这时内部开始出现争议,主和派开始抬头。

唐宪宗选择了坚持,针对战事不利的情况他作出了几个改动:一是取消了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讨伐活动,集中兵力对付淮西吴元济部;二是召回了到前线督战的宦官们,改派裴度到淮西监战;三是派出李愬任伐吴前线军事主帅。

变阵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李愬,中唐名将李晟之子,以孝顺闻名,之前长期在宫廷供职并未有多少战功,宪宗派李愬伐淮西,出乎很多人意料。

李愬相当低调,到了前线,对众将士说:“老板派我到这儿,是因知道李愬性格温和,特派来安抚大家。至于打仗,不是李愬的专长和目的。”

当时前线厌战情绪十分严重,李愬的到来让大家吃了定心丸,有这样的温和派将领当家,至少短期内不会对淮西发动大的攻势。吴元济也松了口气,去掉了几个成名的大将,来了个菜鸟,他也可以喘口气。淮西军放松了警戒。

李愬走营串岗,与兵士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很快获得了兵士们的喜爱。他们发觉,这个老大不太冷,很有人情味。

军心和战斗力都在不知不觉中稳定和恢复。

恢复战斗力后,李愬开始不显山不露水地对吴元济进行小规模的骚扰。每次出兵,并不以占城掠寨为主要目的,而是要人——吴元济的人。

李愬先是活捉了吴元济手下的将领丁士良,对丁士良以诚相待,引为上宾,最终丁士良诚心归降。

根据丁士良的建议,李愬又奇兵生擒吴元济手下大将吴绣琳与李祐,特别是李祐,是吴元济手下第一猛将,对之后进行的奇袭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招降李祐,在唐军中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在四年的攻淮战争中,李祐杀了唐军不少的将士。唐军内部要求杀死战争分子李祐的呼声很高。

李愬不但收降李祐,还委以重任,并派人保护李祐的人身安全。

吴元济发现一不小心自己身边的三员猛将就被人给挖走了,才知道面对的对手并不好对付。

而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停止了对成德王承宗用兵,开始对吴元济形成了合围之势。唐李光颜部在郾城大败淮西吴军,灭敌三万。吴元济得知郾城失守,十分恐慌,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往北线,以增援董重质防守的洄曲。

充分地了解敌我双方军事情况和力量对比后,李愬作出了个惊人的决定——奇袭!

四十年前,吐蕃十万大军大举进犯大唐灵州,一位杰出的将领仅仅率一千轻骑(主帅让他带兵六千,他说六千兵马以实力胜敌太少,以计胜敌则太多为由拒绝)长途奔袭吐蕃后大营,斩吐蕃首领,烧其粮草。十万吐蕃军不战而退。

那名将领叫李晟,他的十五个儿子中,有一个就是今天的主角——李愬。

千里奔袭的军事天赋是可以遗传的吗?

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勇敢和忠诚是可以遗传的。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十月十六日,李愬进行了他到任淮西战场后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命李祐、李忠义率三千兵士为前驱,自率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等将三千人殿其后。

众将问此行目的,李愬指了指东边。

十六日入夜时分,李愬军到达了张柴村,占据了吴元济蔡州的前哨。

李愬只令兵士短暂休息,命五百人留守张柴村,丁士良率五百人断洄曲至蔡州方向桥道,其余大部连夜冒风雪前进。

这时候,他终于向将士们指出了此行的方向:蔡州——活捉吴元济!

众将士大惊,皆呼李愬上了李祐的当了,人人自以为必死。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军连夜冒着风雪向蔡州进发。

张柴村至蔡州的路泞泥崎岖,旌旗断裂,人马相冻,死者无数,然而没有什么能阻止这支军队前进的步伐。

夜半的时候,风雪极紧,这八千人的军队就这样不知不觉抵达蔡州。

三十年来,唐中央政府军就这样第一次光临了蔡州城。

李愬部在蔡州城下偷偷凿孔,为免惊动守军,他们弄来了鸡鹅鸣叫,以麻痹守军。直到他们登上城楼,依然没有遇到任何反抗,守军还在熟睡中。

风雪停止的时候,李愬已经占据了蔡州城,还此时吴元济还在他的官邸里做他的美梦。

吴元济被士兵叫醒上内城的时候,他看到的全是李愬的部队。

十七日,李愬军迅速攻破了内城的第一道门,占领了武器库。接着又进攻南门,纵火焚烧,到了傍晚,城门倒塌。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十月十八日,李愬命人将吴元济押送京师。当天,淮西各州的叛军余部两万多人相继归降。脱离了李唐中央政府整整三十多年的淮西,终于收复。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李愬:

李愬一战而惊天下,此战后,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任武宁节度使,和宣武、魏博等军共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大败李师道。唐宪宗削藩的道路上,李愬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颗棋子。而李氏父子,也以两次完美到极至的奇袭战而永载史册,成为千流传唱的传奇战神。

唐宪宗李纯:

从西川节度使刘辟到镇海节度使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再到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唐宪宗李纯逐个予以铲除,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漂亮的答卷。宪宗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地方藩镇势力不听中央政府节制的问题,一时“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创造了“元和中兴”。

然而唐中后期的政治问题并不仅仅只有藩镇问题,朝廷朋党之争、宦官当权,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大量逃亡流失,北方少数民族的虎视眈眈,这些都是勤政而有为的宪宗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李纯被宦官陈弘志所弑,在位十五年。他所创造的“元和中兴”对大唐帝国来说也只能是最后的“夕阳红”了。

战争猜想:

关于大唐帝国,有一个令后世史学家比较感兴趣的命题,就是唐政府自从“安史之乱”后,对地方藩镇几乎就失去了控制力。而在外有强族,内对地方势力无法有效的控制下,唐政府却依然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统治(907年方正式灭亡),不禁令人产生疑问,唐帝国在中后期是凭什么来维系这庞大的政权呢?

从蔡州之战,我们可以发现一点点答案。其实唐中后期,唐中央政府并不像想象般的软弱无力。藩镇的力量,也不是像东周诸侯与周天子那般,可以完全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唐中后期,皇权、宦官、朋党、藩镇,形成了几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力量,反而使唐政府在这几种力量的相互博弈中得以稳定和生存。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